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到數(shù)字信號只能用有限的0/1的組合來表示無限的模擬信號,所以必須通過采樣率(Sample Rate)和比特深度(Bit Depth)來完成量化。那么什么是采樣率和比特深度?
通俗地講,采樣率指的是每秒鐘對模擬聲音波形進行“打點取樣”的次數(shù),單位是赫茲(Hz)。

采樣率決定能記錄的最高頻率。數(shù)字音頻領(lǐng)域核心理論之一的奈奎斯特-香農(nóng)采樣定律(Nyquist-Shannon Sampling Theorem)告訴我們:要想完整地還原一個模擬信號,采樣率必須大于信號中最高頻率的兩倍。
我們知道,人耳的聽覺范圍大約是20Hz-20kHz。理論上采樣率設(shè)置為40kHz時就能夠無失真地還原人耳所能聽到的頻率。那如果采樣率不夠高,會出現(xiàn)什么問題呢?答案就是會出現(xiàn)“混疊”(Aliasing)現(xiàn)象,即高頻成分會被誤判為低頻信號,導致聲音失真。比如我們用30kHz的采樣率去錄制一個20kHz的聲音,因為采樣率不足以捕捉到它的完整變化,所以這個高頻就會被錯誤“映射”到較低的頻段,聽起來就像多出來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低頻或中頻聲音。在實際應用中,為了給抗混疊濾波器留出緩沖區(qū),采樣率常用的設(shè)置是44.1kHz或48kHz,而不是剛好40kHz。
在音樂制作中我們常用的采樣率有44.1kHz、48kHz、96kHz等。
Pro Tools中的采樣率設(shè)置
比特深度,指的是每個采樣點在記錄聲音振幅時所占用的二進制位數(shù)。它決定了聲音幅度被量化的精細程度,也直接影響到系統(tǒng)的動態(tài)范圍。比特深度越高,每個采樣點可以表示的數(shù)值等級就越多,聲音的動態(tài)余量就越大。
我們常用的16Bit對應大約96dB的動態(tài)范圍,是CD音頻的標準。24Bit對應大約144dB的動態(tài)范圍,是專業(yè)錄音和混音常用的規(guī)格。應該說16Bit已經(jīng)足以滿足音樂播放,但在錄音和制作環(huán)節(jié),24Bit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和更高的保真度,也因此成為行業(yè)主流。
引自Unison Audio
在采樣率和比特深度的設(shè)置上,可能也有一些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。44.1kHz必須搭配16Bit、48kHz必須搭配24Bit嗎?并不是,采樣率和比特深度是兩個獨立的參數(shù),彼此之間并沒有強制綁定關(guān)系,你可以用48kHz/16Bit(有些便攜錄音機提供這個選項),44.1kHz/24Bit,還可以用48kHz/32Bit float等。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44.1kHz/16Bit、48kHz/24Bit這種搭配,其實更多是因為歷史標準和應用場景的習慣。 |